

平原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平原发展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面对的困难超出预期,迎接的挑战接踵而至,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扎实推进“创亮点、塑优势”十大行动,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的良好态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1、坚定扛牢责任担当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7亿元、增长6%。
粮食总产量22.4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
2、着力彰显特色优势
在建强“五大平台”上展示新作为
加快开发区“二次创业”建设,启动区实现“三年大变样”。
推动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加速崛起,5个项目高效推进,9个项目签约落地,杨庄水库开工建设。
提档升级省级化工产业园,园区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显现。
正式启用德州国际陆港,全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400万吨、增长27.3%。
稳步推进“恩城再突破”,6个产业项目投产达效,10个民生项目快速推进。
3、全力提振实体经济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闯出新路子
提升集群化发展成效,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0亿元。
加强企业梯队建设,开展“育苗壮干”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188家。新增省级瞪羚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8家,总数分别达到8家、51家和108家。
深化数实融合,入选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县和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获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1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29家。新增上云企业323家、总数947家。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总数6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新增省、市创新平台15个。
4、加速释放内需潜力
在扩大有效需求上培育新动能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5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实施5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新增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2个、总数8个,居全市第2位。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德郓、高武2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国省道通车里程突破145公里,居全市第1位。
健全全要素全周期保障机制,新增贷款16.41亿元,增长9.2%。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55亿元、预算内资金1.57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2.52亿元。
增强消费活力,举办“家电惠民消费节”“汽车文化节”等活动30余场,新增市级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云仓和示范镇各1处,电商零售企业达到297家。
5、着眼激发活力动力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寻求新突破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荣获国家和省、市荣誉称号158项,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3项、省级26项。
提升开放水平,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8个,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5人、省级19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增值服务事项64项、“一件事”服务场景142个,退减降缓税费5.94亿元,新增银担“总对总”1.9亿元,落实加计抵减0.53亿元。
6、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塑造新优势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9.5万亩,新增为农服务中心3处,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46公里,更新农村供水管网42.4公里。6个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清零一提升”整建制达标。恩城和张华2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加快建设。新增省级和美乡村3个、总数27个。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40.5公里生态廊道,串联沿线23处文旅景观,入选山东省旅游风景道,吸引游客超过120万人次。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
7、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开放,为群众休闲娱乐增添了新去处。
实施老电影院、金河源西区北侧等城市片区更新工程。
改造老旧小区10个,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部,惠及群众千余人。
更新平安大街、共青团路2条主干道,打造“数智绿波”道路4条、18.6公里,通行效率提高30%以上。
“秀水润城”加快推进,鬲津河二期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
增加集中供热5万平、地热能供热15万平。
新增充电桩190个、车位1100个。
城镇新增就业4652人。建成养老服务中心3处、助老幸福食堂9处,新增托位数1780个。
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甲评定,完成9家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80处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市级复核,中考、高考成绩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本科上线2282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提高至95%以上,新风公益基金募集资金2600余万元,领办服务项目355个,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次。
加快建设特色体育名县,承办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等国家和省级赛事10余场,举办村BA、村超、半程马拉松等全民健身活动91场,连续2年荣获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打造了“中国板式网球第一县”。
8、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筑牢新屏障
创建省、市美丽幸福河湖9条,全市最多。
植树造林2621亩,居全市第3位。
启用“一站式”矛调中心,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6.3%。刑事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起数分别下降47.9%和43.3%,平安平原、法治平原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史志档案、地震气象等工作成效明显,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高标准办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9件、政协委员提案254件,解决12345市民热线群众诉求6.2万件。
二、2025年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坚定不移打响“六大品牌”,顺势而上、干字当头,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平原篇章。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外贸外资促稳提质,粮食总产、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做好今年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平原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一是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二是突出人民至上价值取向。
三是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四是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动力。
五是突出统筹协调重要方法。
聚焦聚力提升“五大平台”发展能级
1.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实现新跃升。
2.加快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出形象。
3.推动省级化工产业园扩面提质。
4.打造德州国际陆港对外开放新窗口。
5.推动“恩城再突破”取得新成效。
聚焦聚力建设平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1.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
2.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
3.强化智改数转赋能和科技创新引领。
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聚焦聚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1.持之以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2.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
3.多措并举扩大消费。
4.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聚焦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更大力度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
聚焦聚力扩大高水平开放
1.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
2.打造招商引资高地。
3.提升人才集聚效应。
聚焦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2.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聚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1.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2.着力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3.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1.着力强化节能降碳。
2.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3.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聚焦聚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原
1.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聚焦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
2.推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扩面提质。
3.推动新风公益基金扩面增效。
4.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5.落实促进生育政策,加强普惠托育服务。
6.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7.落实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应配尽配”。
8.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建设。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要坚决铸牢政治忠诚。
二要坚决做到依法行政。
三要坚决做到勤政为民。
四要坚决做到清正廉洁。